书 论
隶书习作常见病浅说
今观好多隶书习作,总觉得刻板、老套、死气沉沉。如写公文,过于格式化。其原因则是对隶书的内涵不甚了解。
我国汉字自古至今,由篆、隶、草、楷顺序演变发展。因此,各种书体都有相互联系,又相互区别。中国书法史本身,就是一部不断自我更新、化古为新的艰辛史。在漫长的历史中,无数书法家留下的艺术精品多姿多彩。令人眼花缭乱,不知所从。练习时应择其一而从之,待有成效后,再综合其他人的特点,逐步融化,形成自己的风格。
从篆书到隶书,是我国文字及书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变革,但隶书中一些笔画仍然保留着篆书的明显痕迹,也就是说,要对其他书体有所了解,但不能淹没隶书的特色。在书写隶书时,有一个处理突出笔画的法则,叫“雁不双飞”。即一个字不要出现两个燕尾。这就要懂得雁在飞行中的各种姿态变化。特别在作品中,一行字(左右行)接连出现若干雁尾,则是群雁雁尾排队的难堪布局,故应改变其雁尾的写法,间隔显示雁尾一二足也。
隶书最明显的特色是“蚕头雁尾”,而“蜂腰鹤膝”中的“蜂腰”则是对这特殊一横弧度的描绘,“鹤膝”则是对一竖起笔的描绘。隶书书写的特点使汉字的结构从纵势变化为横势,左右开张,颇具舒展博大的气韻。它对以及后各种书体的形式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。此外,疏密法也是基本法则,在写隶书时,要对每一个字在作品中的位置做具体分析,发扬上述美的特点,并适度地作些强化,就能使字或作品观赏性强,好看、耐看。
无态而具占美,无法而生万法,抓人视线,但不刺激感观。这是写隶书的诀窍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隶书也应融入新的时代气息,表现出更加奇丽、明快的风格。那就要将篆、草、楷的某些元素融入其中,给人以美的享受,而这些变化成章的作品,显出笔墨变化气象、通篇气韻生动、节奏明快,定能给人鼓舞的情绪。